目前分類:成人影城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房屋小戴][591][三重房屋][蘆洲房屋]009雙園華廈 1380萬 買屋賣屋請指名 小戴 0936056215
物件名稱:009雙園華廈(TF09956724) 地址台北縣三重市雙園街  總價1380萬面積
29.69坪土地面積8.24坪屋齡18 年 5 個月類別電梯大樓樓層/樓高4/5格局(房/廳/衛)3房2廳2.0衛座向--學校正義國小公園社區公園商圈/市場傳統市場交通方便車位 有無管委會無管理委員會主結構體鋼筋混凝土造/外牆建材丁掛/巷寬 是否有中庭 無
回部落格首頁

 

周家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天壞習慣也會遺傳
2009-01-20 中央大學新研究 後天壞基因 也會遺傳 【記者林進修台北20電】以前科學家總認為,只有來自祖先的先天遺傳,才會一代一代傳下去,中途幾乎不會改變,但中央大學系統生物資訊研究所助理教授王孫崇參與的跨國研究卻發現,任何後天的健康因子,也都會透過DNA序列甲基化的模式,傳給下一代。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好好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不好的基因就會傳給下一代,危害後代子子孫孫。此一突破既有觀念的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s)網站,勢將把遺傳學帶到另一個全新領域。
王孫崇表示,以前總認為只有先天的基因會遺傳下去,後天的改變,不管好或壞,都僅止於當事人,不會傳給下一代。
但研究卻顯示,後天的改變也會透過基因體甲基化傳給下一代,也就是吸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不僅自己健康不保,也會透過遺傳禍留子孫。
他建議民眾,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才能把好的基因傳給下一代。這比留給子孫億萬財產還重要,絕對是最好的禮物。
2009/01/20 抽菸酗酒 後天壞基因會遺傳  確保好遺傳基因 多吃綠色蔬菜 報導記者:林注強
先天性的基因也會被改變嗎?現在有科學家研究發現,要是有壞習慣或是偏食,就有可能導致基因產生變化,甚至變成壞基因傳給下一代,像是酗酒和抽煙等。 
不過綠色蔬菜當中的葉酸,可以確保DNA的傳承,防止壞基因發生。 
就算是雙胞胎,長得還是有點不一樣,甚至生活習慣也不同!科學家就是用雙胞胎來做實驗,結果發現,他們不只先天性的基因會遺傳,連後天養成的壞習慣,也會變成基因遺傳給下一代簡單講如果這一代,突然出現愛抽菸酗酒又飲食不均衡的人,他下一代的DNA結構就會變得不太一樣,如果想讓後代子孫遺傳好基因,就要從自身做做起。 
均衡的吃一些飽含葉酸的食物,洋蔥、大蒜、甜菜、和茶葉這些綠色蔬菜,都能確保好基因。 
遺傳的奧秘要解開,需要更多時間來驗證,不過養成好習慣,卻是自己一輩子的財富。2008/05/21 戒除不良成癮行為,配合策略更容易成功 uho編輯部 
這是個為物所役的年代,我們常常限於某些成癮行為、影響生活品質而不自知。尋常如菸、酒、賭博,甚至購物、上網、喝太多咖啡等,都可能因為做得太多而悄悄的變成病態行為。
若不想這麼自欺欺人可以反問自己,想戒的動機到底有多強:
1.) 它已經變成你的「問題」了嗎?因為某種成癮已經讓你常常與親友吵架,影響工作或課業,身體沒有以前健康,就表示「它」已經從享受變成生活的負擔。
2.) 時間到了沒?你是否意識到再不改變日子就會更一蹋糊塗,是否有充足的資訊可以幫助自己,是否找到其他替代方案。
3.) 你在擔心什麼?如果你已經知道抽菸或喝酒太多的危害,也有意願要戒,但做與不做之間似乎有許多矛盾,好像就差被推一把。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 劉南琦要提醒大家的是,許多人都知道這些習慣的壞處,卻仍舊繼續這些壞習慣, 忽略去想當初養成這些壞習慣背後的好處,例如「抽菸可以讓我不會那麼煩躁」。我們必須去面對當初依賴香菸的根源後,才有辦法嘗試其他不煩燥的方式,然後才會了解「原來還有那麼多可以讓我不煩燥的方式」,不一定非菸不可。另外,多想想戒了之後的好處,也可以給自己信心,相信戒除壞習慣後生活會過的更自在快樂。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494
2008/01/04 大學生壞習慣 罄竹難書!? Yahoo! 新聞民調中心與www.oahanji.com/聯合報導
「18分也能上大學」 - 這則新聞的確引發了許多爭議,讓外界以更嚴格的標準來審視當下的大學生們。但現在的大學生素質真的是那麼無可救藥嗎?還是因為年齡代溝給予了過度偏頗的誤解?Yahoo!奇摩新聞民調中心在2007/11/03~2007/11/04的投票調查,就要讓各世代族群來談談他們對現在的大學生壞習慣的看法,探討時下大學生們不可容忍的壞習慣到底有哪些。
首先第一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就可能會讓大學生們感到誤解與失望。因為竟然有高達94%的受訪者,認為時下的大學生們「壞習慣比較多」。有趣的是在背景分析資料的19至22歲受訪年齡層中,也就是還在大學就讀的受訪者,竟然還是以高達92.8%的比例認可 “自己” 壞習慣較多。在 “自己人” 都不表贊同的狀況下,其他各年齡層受訪者也都支持這樣的印象,現在的大學生們果真“普遍不受好評”。
壞習慣排行的前三名分別是「熬夜爆肝(29.5%)」、「上課遲到(19.5%)」、「24小時上網(10.8%)」,雖然這些問題其實也不算是什麼罪孽深重的惡習,但是31歲以上的受訪者,卻以較高的比例認為現在大學生普遍的壞習慣是「懶鬼附身」。不夠勤奮,讓大學生們無法博得長輩的好感。
眾人認為可以容忍的大學生壞習慣分別是「宵夜零食(41.3%)」、「上課遲到(14.7%)」及「當面閃光(情侶當眾親熱)(14.1%)」,表示大家對這些 “壞習慣” 僅僅只是稍有微詞而已。但大家最不能夠忍受大學生壞習慣的排名前三,分別是「吞雲吐霧亂丟煙蒂(19.6%)」、「滿口髒話(18.5%)」及「考試作弊(15.3%)」。顯示 “生活惡習” 的養成,才是眾人對當下大學生最不能諒解的地方。看來只有靠著更為自律,才有可能儘早讓大學生們脫離汙名、為自己平反冤屈。看投票結果:http://tw.quiz.polls.yahoo.com/quiz/quizresults.php?stack_id=947&wv=1
壞習慣真難改 / 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在我小的時候,大人常說,行為一次就要做對,養成壞習慣就改不掉了;縱使要改,也要花很大的力氣。我們都被告誡:「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從過去經驗也 知道,老人很多的話的確可靠,但是心中不免疑惑:如果積習難改,為什麼「除三害」的周處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悶葫蘆在我心中放了快四十年,一直到科學進步,可以在大腦中看到個別細胞活動的情形,才明瞭這是不同的大腦運作。
我們每次做某種行為,都會活化跟該行為有關的神經迴路。早在一九四九年,著名的神經學家海伯(Donald Hebb)就發現同步發射的神經元,會形成緊密的連接(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我們大腦的皮質上有專門負責處理各個感官受體送進來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在皮質上分布的情形叫「大腦地圖」;這個大腦地圖會隨我們 的經驗而改變,並不是像過去認為的大腦定型了就不能改變。
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的研究團隊,把猴子的第三、第四指頭的皮縫在一起,使它們在動時,同步動作。才三個月,大腦地圖中第三和第四指的邊界就消失了,變成一個指頭了。若把手指的縫線拆去,第三指動,第四指仍會跟著動,要經過特別訓練 (只動第三指,綁著第四指不准動),它失去的邊界才會慢慢恢復。
這個實驗讓我們看到:成年猴子的大腦仍有可塑性,可以因後天的經驗而改變大腦地圖。大腦跟人一樣,會把常用的神經元放在一起,以講求效率;如果把猴子的二、三、四指綁住,使牠進食時,只能用第一、五指抓水果,三個月以後,第五 指在大腦地圖中的位置,就搬到第一指大拇指的旁邊了,變成一、五、二三四了。壞習慣難改的一個原因,是它在大腦地圖中已經占據一個空間, 每當我們重複這個壞習慣,它又多占了一些空間;而且它先占據了位置,就阻止好習慣立足,造成劣幣逐良幣的現象,非得許久不能重複壞習慣,並一直做好行為, 才能慢慢用好習慣去取代壞習慣的神經連接。因為大腦地圖的本質是競爭、先到先贏的,所以童年的教育很重要;等壞習慣坐大,有競爭優勢後,再去拔除它就很辛苦了。
周處能立地成佛,主要是他是從心中悔改,動用到前腦的抑制機制,這跟生活上的習慣,是兩種不同的機制:一個是生活上半自動化的歷程,一個是意識下決定性的行為。每個人生活上都有些壞習慣,它不會因為做了偉人而消失,這種半自動化歷程常會一不留神就跑出來了,也就是我們講的「壞習慣」;但是用 心機、陰謀去害人就不是半自動化的歷程,辨別是非、決定要不要做是另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兩者不同。人的行為是大腦意念的外顯,心中強烈覺得不該做,這個行為就不會出現,所以古人才會說「攻心為上」,心改了,行為就變了。周處本性良好,大徹大悟後,痛改前非,所以在歷史上留名。
對孩子生活的壞習慣,例如衣服隨地扔、東西不歸回原位,我們要從小教導,以養成整潔、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最重要的還是教他明辨是非,讓他從心中知道善惡,不願去做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壞行為,這才是正本清源的教育方式。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96/09/11 家庭版
101個絕對避免的壞習慣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16日  定價:180元
作者:漆浩 出版社:喬木書房
「101個絕對避免的壞習慣」如同本書的另一本姊妹作--「101個不可或缺的好習慣」一樣在說明: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是無所不在的。每個人也都或多或少擁有某些習慣,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且根本不在意的習慣,往往在緊要關頭或決定成敗的關鍵時刻成為那成功的臨門一腳或失敗時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
  本書從積極面告訴讀者要留意哪些壞習慣,並苦口婆心的勸讀者切切實實的摒棄這些壞習慣,不但羅列出種種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習慣,還提出改進檢討的方法,對症下藥地幫助讀者趨吉避凶。
  本書事例博採古今中外、淺顯易懂。不僅對「習慣」的表現形式進行科學的分類,還將「習慣」與生活中的案例緊密地結合起來,從影響人一生的「老習慣」切入,逐章地將各種大家所「欣然」接受或「不得不」接受的壞習慣,透過警語或「標語」的提列方式,加深讀者的印象與警惕的功能。讀者不必用非常深沈或沈重的心情來看這本書,但是邊看邊檢視自己是否有本書羅列的「壞習慣」,並參考引用書中所提的改進方法,絕對是有益無害的。
  一個人會有哪些壞習慣?每個人都能戒除自己的壞習慣嗎?這本書羅列了所有我們想得到的壞習慣及改進建議!重要章節簡介如下:留意老習慣,要想辦法戒除,不能當消極被動的奴隸,
要停止無謂的抱怨,讓新習慣取代老習慣--------------------------------第一章不好的習慣如果不理不睬,不但會給人帶來無窮的後果,
更能葬送一個人的一生-----------------------------------------------第二章小習慣時間一久會演變成老習慣、壞習慣,
使人看不清前進的方向。所以,小習慣絕不能等閒視之 ------------------第三章當習慣逾越了需要的尺度後,它會變質成為「嬌慣」,
如此便會成為「習慣」所帶來的禍害-----------------------------------第四章本書特色
成功或失敗都源自於個人所養成的習慣!
  到處都有一些看來很有希望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眼裡,他們能夠成為而且應該成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但是,他們最終並沒有成功,原因何在?因為這些差一點成功的人都或多或少積養了一些向下沈淪的失敗要素—不良的壞習慣
  「101個絕對避免的壞習慣」將我們每個人平常所不注意、習以為常的壞習慣一一羅列出來,透過整理、分類,將這些對人、對事、對社會有負面敗壞的習慣(不論大小)以個案說明的方式,幫助讀者瞭解「壞習慣」之所以讓人功虧一簣的原因,提供有助於讀者有效地聞過必改、依樣畫葫蘆去除壞習慣的改進建議。
  本書的特色一在循序漸進地告訴讀者:習慣會怎樣的影響一個人、養成習慣所有的背景與習慣擁有者的心性如何、習慣所帶來的力量(正面或負面)、怎樣認清老習慣、戒掉壞習慣、注意小習慣及勿縱容會變成嬌慣的習慣等,從提出積極面的建議下手,不光只是點出已經存在的「現象」,有別於一般坊間書籍平鋪直敘、消極的「放牛吃草」式的不顧讀者的編寫方式,以正面、積極的建議幫讀者去除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本書的特色二在闡明:眾多的習慣都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模式或反射公式,壞習慣就如同一灘死水、一畦流沙般的陰沈機制,它能讓習慣擁有者在不知不覺、慢性地自我了結,這樣的反應機制—壞習慣,其實是可以透過自我警醒、調整而去除的,本書就例舉了壞習慣如何將失敗者導向失敗的諸多失敗前的徵兆與結局,讓讀者心生警惕並見不賢而內自省。最後,作者語重心長地提供給讀者幾個隨時要自我警惕的結論壞習慣,會讓自己流失了受歡迎的本錢壞習慣,會阻斷自己邁向成功的去路
壞習慣,會讓自己期待的快樂人生遙不可及
  所以,不要只看到別人的壞習慣,要讓自己沒有壞習慣,戒除「壞習慣」,就能讓自己生活得更自在、處事更圓融、前途更順遂!
AFP 2006/12/11 美國線上族群網路成癮問題嚴重 陳昶佑
(法新社舊金山十日電) 花太多時間上網只是一項壞習慣,還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美國加州著名的史丹佛大學一群研究團隊發現,美國每八人就有一人花太多時間上網,過度使用網路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該研究團隊針對全美五十州共兩千五百一十三人展開調查,據信這是首度針對長期上網造成的影響進行的大規模觀察;根據研究顯示,近一成四美國網路使用者出現網路依賴的跡象。
百分之六十八點九的受訪者自認為是正常網路使用者。僅不到百分之六受訪者認為他們的人際關係因為花太多時間上網而受害,同時將近一成四受訪者認為,他們無法一次離開網路太多天。
約百分之八點七的受訪者試圖取消非必要的網路使用,百分之三點七的受訪者下線時也想著網路。
超過百分之九的受訪者使用網路作為一種逃避問題的方法,百分之十二點四的上網時間經常比內心想的還要長。
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阿布喬德博士說:「過去三或四年我們在我們的醫院內常常看到一些人前來求診,說網路確實對他們帶來負面的影響。」
他說:「他們因為過度使用網路而被開除,他們的伴侶也威脅要離婚。」
他說:「首先,他們試圖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但因為發生一些重大事件,才讓他們了解實際狀況。例如在工作上遭到懲戒或開除,或是他們的妻子或丈夫揚言要離開他們,他們才了解這表面上看來無害的行為,已為他們帶來一大堆問題。」
經常引發問題的網站未必是最顯著的。線上賭博與色情網站現在非常受歡迎,但阿布喬德警告,網路依賴可能來自一些非常簡單的行為,如每五分鐘收一次電子郵件、更新部落格,或是登入財金網頁檢查股價波動等。
AFP 2008/04/07 人類身高關鍵因素 主要來自遺傳無關營養 鄭詩韻
(法新社巴黎六日電) 想知道你的小孩高還是矮嗎?也許你該問問刺蝟。
科學家在尋找人類基因組的過程中,找出一些影響身高的重要基因,其中部分去氧核糖核酸(DNA)是控制「音速小子」、「印度刺蝟」、「沙漠刺蝟」等蛋白質的基因。
英國科學家在今天「自然基因學」期刊發表的這份研究中,篩檢三萬多個歐洲後裔樣本,尋找基因密碼中有助決定身高的尋常變異。
科學家發現,基因組內新發現的二十個位點,總合起來可對身高造成高達六公分的差異。
肥胖是基因與環境因子造成,但身高幾乎完全受基因影響。
人類身高的正常變異,九成歸因於遺傳的DNA,而非營養。
這二十個位點,約占這九成變異的百分之三。去年九月,同一組研究團隊發現另佔百分之零點三的一個基因變異。
這份新調查發現的二十個基因,部分為科學家熟知,功能也已經廣泛研究。
科學家總結道,基因、例如這些刺蝟基因,是細胞分裂的重要因素。
  這份研究對癌症研究或許也有幫助。
  英國艾克斯特半島醫學院的佛萊林說:「我們發現的基因區塊數目與種類,顯示身高不只是身體長骨內的少數基因造成。我們可以藉著找出何種基因影響正常成長,開始了解導致異常成長的過程,不只是身高失調,還有像是腫瘤成長等。」
  據統計,身高較高者罹患某些癌症(例如攝護腺癌、膀胱癌與肺癌等)的風險較高,身高較矮者似乎較易罹患心臟疾病。

 

周家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